首页

sm在线视频

时间:2025-05-24 20:48:50 作者:中国丹麦商会会长:美国关税政策严重破坏全球供应链 由消费者买单 |世界观 浏览量:67540

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”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。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,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,将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,抓住教师队伍“主力军”、课程建设“主战场”、课堂教学“主渠道”,让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,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。

 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。建设政治素质过硬、业务能力精湛、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。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,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。”高校教师要强化育人的思想自觉,把每月“三会一课”的学习效果体现为更坚定的政治清醒和更深厚的家国情怀,保证“为谁培养人”的正确方向。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,可结合自身学科和课程特点,提升育人的综合能力。比如,高校语言类教师在选取国际学术最新动态和前沿内容时,要加强对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,把握学生认知规律、发展需求,挑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,创新教学方法,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。

  坚守课程建设“主战场”。课程思政育人有效实施的基础在课程,要将价值观教育融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过程中,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,构建全面覆盖、类型丰富、层次递进、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,着力提升学生学习实效。广大教师要结合中国国情,创新和发展教育经典理论的运用,充分利用案例教学、项目教学、反转教学等形式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。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价方式改革,给学生深刻的认知体验和情感认同,“润物无声”地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。

 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。实施课程思政要巧妙地把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,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渠道网。高校教师应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各环节,如参与各种专业性比赛,担任培训老师和评委老师,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申报和研究,全程渗透出教师的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。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研究课题;参与课程建设,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;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,撰写课程思政案例,申报案例库建设项目;参与教材编写,在选材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要素,在练习设计中遵循价值观培养的规律,以课题和项目为抓手来凝聚师生、团结师生,拓宽立德树人的领域,实现全方位育人。(来源:人民论坛网 作者: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温忠义,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李小辉) 【编辑:梁异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近观枫桥|“漏斗壶”调解模式,助力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

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“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、监管行为”。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10月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“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,不能乱罚款、乱检查、乱查封”。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10月14日表示要“着力加大对不规范检查、过多过滥检查的纠治、整治和规范力度”。

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会谈

南昌8月23日电 (朱莹)23日,记者从江西“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”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近年来,江西推动林地生金,林业高质量发展动力越来越足,林业产业总产值稳居全国第一方阵,今年上半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892.43亿元,同比增长8.7%。

刘珺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

2024年暑运期间,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创下3个历史新高:8月10日,单日航班起降架次创历史新高,达1051架次;同日,单日旅客吞吐量创暑运新高,达16.04万人次;7月旅客吞吐量达439万人次创单月历史新高,8月旅客吞吐量预计达448万人次,将再创新高。

青海省博物馆推出AR研学教育活动 让文物“活”起来

企业活力持续迸发。前8个月,京津冀地区国有企业进出口1.86万亿元,占进出口总值55.5%。同期,民营企业进出口7955亿元,同比增长12.8%;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881.9亿元,同比增长1.6%。

中瑞环境法专家论道珞珈——第一届“中瑞全球可持续治理研讨会”成功举办

榕江县县长徐勃提出,贵州村超一直致力于让更多人热爱足球,享受快乐足球,发展全民足球,改良足球在最基层的土壤。村超像是一剂催化剂,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活力和前景。此次与蒙牛的公益签约合作对于榕江来说,是一个新的起点,蒙牛作为民族企业代表,为青少年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
相关资讯
当黄埔“招商大年”遇见广州投资盛会

一是缩短办证期限。公证法规定,除法定情形外,公证机构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。但从实际办证情况看,一些公证事项(事务)的办证时间是有压缩空间的。我们梳理了各地公证事项办结期限情况,综合考虑人员力量、软硬件设施、办证需求等因素,对法律关系简单、事实清楚、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(事务),制定了《公证办理提速清单(2024年版)》,将出具公证书的期限由15个工作日分别缩短至5个工作日或者10个工作日。其中,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的公证事项共24类81项,10个工作日内的共13类69项,分别占公证业务总项的36%和30%。同时,我们鼓励各地公证机构采取创新申请方式、优化服务流程、加强业务协作、推进信息共享等措施,进一步压缩出具公证书的期限,有条件的公证机构尽可能实现“当日出证”“当场出证”。二是拓展“一证一次办”。总结2017年以来“最多跑一次”试点工作经验,我们制定了《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公证事项(事务)清单(2024年版)》,对法律关系明确、事实清楚、无争议的公证事项,当事人只要材料齐全、真实,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,只跑一次公证机构即可办好公证。与“最多跑一次”工作相比,公证事项范围由9类22项扩充至31类84项。三是推进“一事一站办”。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办理,关联性强、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,我们鼓励公证机构集中办理,为人民群众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。比如,通过与不动产中心互设办事窗口、互嵌功能模块、联通服务系统等方式,实现“公证+不动产登记”一站办好;通过“公证+领事认证”联办,实现涉外公证和领事认证“一次申请、一窗受理、联动办理”,为人民群众提供“省时、省力、省心”的公证法律服务。

热门资讯